找到相关内容923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闽台宗教关系

    20多位台湾僧人随同来研究社学习。后印顺法师曾这样评价会泉法师:“自律严而为法切,宜其弘化闽南、台湾,所至翕然从化。”圆瑛法师为福建古田人,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。1923年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752236.html
  • 南北朝佛教流行的原因(2)

    !”帝曰:“弟子之意,非欲苦众僧,正俗愚之过重而依  自律定之,请法师矜恕!”智藏曰:“欲降重从轻,则末代  众僧皆难如律,所以敢乞矜恕!”于是,帝又曰:“诸僧犯  罪,佛法可治之否!”智藏答曰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952392.html
  • 中国文化与佛学(2)

    。  宋明理学的标准,对于自律,甚为严谨,实受佛学律宗的影响。儒家所谓"非礼勿视,非礼勿言,非礼勿听"之类,就是戒的意思。  "戒"是遵守内心具有的道德标准,守戒以善化自己之内心,进而达到内心的宁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452408.html
  • 民国时期湘西传戒透视

    “九年面壁开觉路,立雪即觅求心源。戒心自律,净律净心。心即是佛,除此心王,更无别佛。欲求无上常寂果,莫染六尘中一物。《心王铭》云:‘心性虽空,贪瞋体实。入此法门,端坐思惟。’又曰:‘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552524.html
  • 疑经研究——中国佛教中之真经与疑经

    此外辄行皆是违法而予禁止等,政府对疑经之态度虽严厉,但其于自律,则未必严肃,其事亦窥见于经录的编纂,因而并不理想。  (六)开元释教录与疑经  开元十八年(七三○)由长安西福寺智升(六六八--七四○)所...

    牧田谛亮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252900.html
  • 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--《禅》刊办刊指导思想综述

    权威机构来实现对整个教团的调控,而主要是根据佛制戒律,依靠大众的自觉自律,以羯磨(类似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)的形式,来达到兴利除弊、保持教团的清净和健康运转的目的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历代王朝为了加强对...

    明 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853275.html
  • 禅教归净与晚明佛教的普世性

      总上所论,晚明佛教丛林由参究念佛(如憨山德清)到摄禅归净(如云栖祩宏),从摄教归净(如无尽传灯)到消禅归净(藕益智旭)的思想演变,表明当时佛教从注重自力与自律的心性解脱智慧,趋归于强调他力与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753533.html
  • 关于喜舍行愿门

    他由他之心,慈以待人、悲以济物心,常省己失、切莫文过饰非心。念过不念功,忘怨不忘德,身体力行,公正无私,廉洁自律,默化群体,忍尽人间苦果,让他乐尝甜味。任人赞誉毁谤,我会泰然豁达。虽现怒目金刚,缘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3254005.html
  • 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

    》的“信”和“佛性”之殊义   1. 《宝性论》如来藏说之“信”与西方基督宗教存有神学 (Onto-theologie) 的对比   2. 自律道德与宗教道德《宝性论》与基督宗教宗教伦理学...完整性。   2. 自律道德与宗教道德《宝性论》与基督宗教宗教伦理学之对比   在西方的宗教伦理学中,宗教信仰是社会道德的根源,因为人是上帝的肖像, 所以也拥有位格,而位格就是道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954328.html
  • 宋代居士佛教研究

     三、比较三教之异同以强调佛教的优越性  (一)对比儒佛之别  (二)比较佛道异同  四、肯定佛教有益于世的社会价值  (一)勉励僧侣自律反省  (二)称赞僧侣的修行表率  (三)强调佛教有益于社会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1754866.html